7月11日-7月18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大思政课”建设重要任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性成就“三进”工作,立足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部教师围绕“学思践悟,深刻体认‘两个结合’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篇章”这一主题,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喀什市、石河子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在喀什地区,调研小组重点调研了喀什博物馆、喀什红色纪念馆等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参观喀什历史文物陈列、喀什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中国新疆历史民族宗教文化专题展等展厅,在讲解员介绍中,充分考察喀什历史发展沿革、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及喀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情况,深刻感受到新疆的历史巨变与伟大成就。
在乌鲁木齐,调研小组重点调研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实践教学基地。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调研小组考察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新疆军民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深刻感受到新政权和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彰显出新时代全国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的重大意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通过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疆革命文物展”“共有的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陈列展”等展厅,深入了解了新疆地区的文明发展史、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开放史,清楚地意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体悟“两个结合”这一重要法宝的深刻内涵。
在石河子市,调研小组深入考察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展”中,深入了解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沿革,以及其在安边固疆、凝聚各族群众、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调研小组深刻感悟到弘扬兵团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部主任吴迪:此次新疆之行,让我深受触动。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魅力,更加坚定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的信念。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新疆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动力,也领略到了新疆丰富的民族文化。在这里,我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新疆的大力支持以及新疆人民的不懈努力,这让我们对新疆的未来充满信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副教授田丽娜:新疆,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好地方。我们参观了喀什古城,了解了新疆深厚的文化底蕴,认识到新疆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我们参观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深入了解兵团建设新疆的历史,内心深受触动。兵团人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是让我们深感震撼。新疆的独特魅力让我们着迷,新疆的发展潜力让我们更加热爱这片土地,祝福未来越来越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青年教师曲雯嘉:本次暑假实践让我受益匪浅,这是我第一次去新疆,感受到了新疆的风土人情与城市建设。新疆是个多民族聚集、文化融合的地方,新疆近几年民族团结,经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随处可见的援疆建设:深圳援建公交、江苏援建基建等,这体现出新时代的地区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理念,只有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提高,才能推进全国的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青年教师钟俊平:通过这次调研考察活动,在各实践基地通过现场教学、专题教学和情景体验等方式,不仅切身感受到了新疆的厚重历史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的恢弘篇章,而且在实践中深刻体认党的创新理论在新疆实践中的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并将实践成果及时融入思政课堂和学术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部青年教师白翔宇:在新疆的社会实践中,我深深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力量所震撼。新疆,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是多民族聚居的热土,它见证了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奋斗的历史。当我亲身踏入这片土地,与各族人民亲密接触,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底蕴。他们在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领域携手并进,共同书写着繁荣的篇章。无论是在热闹的市集,还是在偏远的乡村,我都能感受到各族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彼此的深情厚谊。这份深情厚谊让我深切感受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各民族深度融合、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的不竭动力。它像一条纽带,将各族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为新疆的繁荣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将带着这份力量和信念,继续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深入了解新疆,感受这里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钟俊平 图片:学院教师 审核:赵爱玲)